4月25日-6月6日,金融城“后疫情期零售业务的线上突围与风险防控”系列课程上线。课程邀请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和实战派专家,采取“直播+答疑”的方式授课。
5月31日,在金融城的直播间,百融云创CEO张韶峰以《疫情下运用金融科技提升贷后管理效率》为题,结合实战详述了智能化、线上化的贷后管理系统构建及应用,厘清了信用科技如何助力风险识别与防范,阐释了存量客户的风险排查和价值挖掘,并解析了贷后资产质量的监控与催收效率提升。
疫情对于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从市场数据来看,疫情之下,RMBS(住房抵押贷款ABS)、个人汽车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细分为信用卡分期和一般消费贷款)逾期1-30天占比明显上升,且均出于历史高位,环比增长分别为78%,32%,72%和103%。四类贷款产品逾期借款人还款的意愿和能力都在降低,且各资产类型的年化早偿率自今年1月份开始一直在持续下降,且已处于历史低位。
通过分析百融大数据,银行受到疫情冲击大于非银机构。从2019年与2020年春节前后三周的银行客群与非银客群的调用量对比来看,2020年春节前后,银行客群调用量受到疫情的冲击明显大于非银客群,期间调用量谷值较往年下沉幅度扩大15个百分点,同时节后恢复速度明显变慢,恢复程度较去年同期落后近50个百分点。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银行现阶段面临的4大具体风险: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上升,存量客户管理压力大以及贷后管理压力大。
风控策略应对方案
面对银行客群欺诈风险、信用风险上升的现状,百融针对性地设计了“反欺诈规则-反欺诈评分-信用评分-额度和利率评分”的漏斗式筛选策略,整体策略上线后,可实现人工审批率和通过坏账率的“双降”。
除了助力欺诈和信用风险识别与防范,信用科技也纾困疫情下的小微企业。受到疫情冲击,全国中小微企业月度营业额在今年1-3月分别同比下降39%、67%、59%。从行业角度来看,受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两个行业分别是教育业、住宿和餐饮业。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此次办法是对“两增两控”的补充和完善,是银保监会推动商业银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举措。如何打造小微智能风控能力、解决成本与效率、解决获客能力是当下小微金融在创新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由于小微企业兼具“企业+企业主”双重属性,百融云创提供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一整套智慧大数据风控解决方案,通过和银行联合运营,赋能银行小微金融智能风控能力。
贷中管理应对方案
在贷客户的风险监控核查尤其重要,直接决定贷后资产的好坏程度。传统存量客户监控方式下,受制于监控成本、系统运行能力、运营人力的限制,监控周期设置往往较长,如按季度、按半年,因此不能及时发现客户风险。利用百融云计算能力,存量客户风险预警产品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对存量客户进行高频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客户风险变动信息,解除系统性能限制,降低金融机构损失,减少逾期。
存量客户信贷意向挖掘也同样重要。百融云创以设计信贷产品入口为始,根据客户资质进行选择性开放,通过前置风控,剔除欺诈风险高、资质差的客户,确保高批核率;其次,通过营销响应评分,及时发现有信贷需求的客户,继而推动精准营销;最后,通过短信、智能外呼、人工外呼等方式促进客户申请,经过信用评估、额度利率模型,给客户提供风险定额和定价。
因此,贷中可从两方面加强客户管理,一是存量客户风险排查,从风险等级规则与贷中行为模型评分入手进行风险量化,综合判断客户风险;二是存量客户价值挖掘,根据客户资质选择性开放信贷产品入口,在前置风控的基础上,通过营销响应评分情况,及时发现有信贷需求的客户,推动精准营销。
贷后管理提升效率
贷后管理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舆情风险上升,在逾期催收业务量大幅攀升的情况下,叠加催收受阻,甚至“套路反催收”,金融机构需要合理调整方式、频率、话术,减少投诉风险;二是客户的延期还款、还款安排调整需要大量的核实和跟进处理工作。
疫情之下,银行等服务机构的客服中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要缓解客服业务压力的激增,解决集中服务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智能客服的建设必不可少。
2018年1月,百融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算力+算法+场景”的叠加效应,打造专注信贷领域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可以实现营销通知、贷前电核、贷中回访、逾期管理。此次疫情期间,百融云创还将智能语音机器人用于疫情防控,替代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通知、疫情排查、健康回访等,已取得良好成效。
此外,针对疫情阶段贷后管理人工客服人员不足,客户有可能是医、患、工作人员的复杂情况,百融智能外呼机器人针对各类业务场景基于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采用多样化的外呼策略、外呼话术,满足贷后管理外呼作业需求,有效收集医、患、工作人员信息。